2025年7月1日,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红十字志愿会的成员们怀揣艺术热忱与公益之心,走进城北村退役军人服务站,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漆扇与脸谱制作之旅,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漆扇与脸谱的创作魅力。
活动由负责人张蕊与志愿者詹一诺担任主讲。课堂上,詹一诺以生动有趣的讲解揭开漆扇的神秘面纱,孩子们踊跃举手、争相分享自己的奇思妙想。张蕊通过行云流水的示范,将颜料轻点水面,或旋转或晃动,待绚丽水纹晕染成型后,将扇面轻轻一蘸,一幅独一无二的漆画便跃然扇上。接着,孩子们一个一个上台制作属于自己的漆扇,他们认真地挑选喜欢的颜色,有条不紊的跟着老师展示的步骤进行漆扇的制作,每做完一把扇子就将其在同学面前展示并为其取名,非遗文化的种子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根。
在脸谱创作环节,两位志愿者默契配合。詹一诺深入浅出地讲述脸谱的历史渊源,解读红忠白奸的色彩密码;张蕊则手把手示范粘土塑形技巧,从圆润的脸型勾勒,到灵动的眉眼雕琢,再到绚丽的花纹装饰,每一步都细致入微。孩子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彩色粘土塑造出形态各异的脸谱,更有创意十足的现代版脸谱,为传统艺术注入新鲜活力。
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手中色彩缤纷的粘土,精心塑造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脸谱作品。他们作品独具特色,将关羽的忠义、真诚,刚正不阿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则另辟蹊径,融入现代元素,为传统脸谱赋予新的活力。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交流心得,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现场气氛热烈。而来自艺术设计学院的志愿者们张宸宁,王新宇,王迎彬则化身导师,帮助孩子们从中探索非遗韵味。孩子们小手粘着各种形状,虽显稚嫩却饱含专注。
当精美的漆扇与生动的脸谱在孩子们手中诞生时,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绽放出自豪的笑容。这场寓教于乐的艺术课堂,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到非遗文化的温度,更展现了艺术学子以专业服务社会的志愿风采,让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