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青春”项目22:红色研学铸初心 歌声逐梦向明天
信息来源:市红十字会 发布日期:2025-08-03 21:31:24 浏览次数:   字号:【

8月1日,随着清晨的阳光洒满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的台阶,连云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赣榆区城头镇兴河村开展的暑期“博爱青春”——“知行伴童,榆爱同兴”活动最后一日行程在红色研学中拉开序幕。30名孩子怀揣着好奇与期待,开启了这场兼具教育意义与实践体验的外展活动,用脚步丈量城市记忆,以心灵感悟成长力量。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内,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步枪、战士们穿过的补丁军装静静陈列,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孩子们的脚步放得很轻,原本叽叽喳喳的小声议论渐渐化作屏息凝视。当讲解员讲到"抗日英雄符竹庭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时,有个孩子悄悄攥紧了拳头,"原来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是他们用命换来的"。在"军民鱼水情"展区,一幅描绘群众为战士送粮的油画前,孩子们驻足良久。志愿者老师轻声提问:"如果你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会为战士们做些什么?有个小女孩歪着头说:"我会把我的糖果分给他们!"简单的话语里,是稚嫩心灵对"奉献"二字最纯粹的理解。走出纪念馆时,不少孩子自发挺直了小身板,仿佛刚才听过的故事,已悄悄在他们心里埋下了敬畏与担当的种子。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09.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2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28.jpg

在连云港市消防队里,红色研学的肃穆被另一番生动景象取代。当消防员叔叔们展示高压水枪的威力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试穿厚重的消防服时,孩子们刚套上外套就热得直冒汗,"原来消防员叔叔穿这么多衣服干活,真辛苦啊"。在模拟火场逃生体验区,孩子们捂着口鼻、弓着身子,跟着消防员学习逃生技巧。第一次经历"浓烟"的孩子们都有些紧张,紧紧拉着同伴的衣角,结束后都长舒一口气:"以后遇到危险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了!"最让孩子们动容的,是消防员宿舍里叠得像豆腐块的被子和墙上"24小时待命"的标语。"他们随时都要准备去救人,是不是很少能回家?"返程路上,一个突如其来的提问让车厢安静了片刻,孩子们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眼神里多了几分对"责任"的思考。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3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38.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4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48.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53.jpg

下午的教室里,暖黄的灯光映着孩子们略带不舍的脸庞。作为支教活动的收官之日,"音乐告别会"在班主任的发言中缓缓开场。"还记得你们第一次来时,有的不敢说话,有的总爱调皮......"班主任笑着细数三十天的变化,台下的孩子们时而低头偷笑,时而悄悄抹泪。合唱《我们的明天》的旋律响起时,孩子们举起小手跟着节奏挥动,清澈的歌声里带着一丝哽咽,却格外动人。我问着,还有多少时间,唱到这句歌词时,不少孩子望向志愿者老师,眼神里有依赖,更有被陪伴过的勇气。屏幕上,三十天的生活点滴在视频中流转:背书时的朗朗书声、手工课上沾满颜料的小手、雨天里共撑一把伞的身影......画面定格在最后一张大合影上,孩子们突然异口同声地喊出:"老师,再见!"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58.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14.jpg

支教活动于今日落下帷幕,但革命纪念馆里的红色记忆、消防队中的责任启蒙,以及三十天里收获的爱与勇气,已悄然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