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青春”项目22:童心绽放的成长之旅
信息来源:市红十字会 发布日期:2025-08-05 22:34:28 浏览次数:   字号:【

转眼间,连云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知行社在赣榆区城头镇兴河村开展的暑期“博爱青春”——“知行伴童,榆爱同兴”活动已圆满完成第四周的课程。本周围绕心理课堂,策划开展了系列教学活动,还安排了硬笔书法、非遗手工、阅读课,为孩子们的假期保驾护航。

【幸福信箱的秘密】

“幸福信箱”心理课堂上,志愿者老师捧出一个缀满贴纸的木质信箱:“这是能装下星星的口袋哦!”孩子们将写满心事的彩纸折成小船投进信箱——有人画了和爷爷下棋赢了的简笔画,有人悄悄写希望爸爸少喝点酒。当志愿者随机抽取分享时,穿背带裤的小男孩突然举手:“我的幸福是上周科学课...老师夸我实验做得棒!”其他孩子眼睛一亮,纷纷翻找自己的“幸福记忆”。课后,信箱被改造成“快乐储蓄罐”,那些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小纸条,成了最珍贵的童年宝藏。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15.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10.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552.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21.jpg

【勤俭节约小达人】

“勤俭节约”课堂变成了“资源保卫战”。志愿者老师展示了许多旧物改造,矿泉水瓶变身浇花器,旧报纸折成笔筒。在了解到袁隆平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不易,孩子们都喊着要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课后,孩子们用彩笔绘制“节约宣传画”,歪歪扭扭的"粒粒皆辛苦"诗句旁,画满了金黄的麦穗和晶莹的汗珠。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00.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35.jpg

【地球小卫士在行动】

保护地球课堂上演了“地球急诊室”。志愿者老师指着课件上晃动漏水的水龙头问孩子们“这样滴答一天,能装满多少个水杯?”孩子们惊讶地发现竟然能浪费十几桶水。在“垃圾分类大作战”中,穿条纹衫的男孩指着电池模型急得跳脚:“这个不能埋土里!会毒死蚯蚓!”快下课时,每个孩子的笔记本上都写着保护地球的小举动,如少用塑料袋、随手关灯...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05.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31.jpg

【舞动民族魂】

舞蹈课堂变身“天山脚下的派对”。志愿者老师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孩子们跟着节拍用铅笔敲击课桌,清脆的“哒哒”声像极了新疆手鼓。教学转腕动作时,有个小姑娘急中生智:"就像拧开果酱瓶盖!"逗得大家笑作一团。当所有人成功完成"移颈-击掌"的高难度动作时,教室里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26.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50.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706.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40.jpg

【烈火中的守护】

周五的红色寻访日特别设置了消防实战课。在消防站,孩子们轮流穿戴10斤重的装备,一个小姑娘被氧气面罩压得直缩脖子:“消防员叔叔每天要背着这个跑步吗?”模拟逃生环节,志愿者用烟雾机制造"火灾现场",孩子们弯腰捂鼻,沿着荧光标识快速撤离。最震撼的是油锅起火演示——当消防员用锅盖轻松灭火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不能用面粉!”返程时,孩子们都感叹以后遇到危险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了!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38.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4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3212248.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726.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645.jpg

【纪念馆里的星火】

在市革命纪念馆,泛黄的《东海日报》“连云港保卫战”的铅字格外醒目。孩子们围在沙盘前,看讲解员还原1948年盐区游击队用渔船运物资的路线。“这个子弹壳...”一个小男孩指着展柜欲言又止,志愿者老师蹲下来轻声解释:“是解放军叔叔留给我们的警示钟。”在英烈墙前,有孩子发现烈士王继贵的年龄栏写着19岁,突然转头问:“老师,他是不是...和我哥哥一样,他那么年轻就去世,都没有机会体会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716.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1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757.jpg

【非遗三重奏】

竹编里的江湖

竹篾在周三下午的阳光里跳跃。志愿者老师教孩子们“挑一压三”的秘诀,有个小男孩的小船总是散架,急得鼻尖冒汗,直到发现同桌在悄悄帮他固定边角。最后的成品展示时,那些歪歪扭扭的小船被放进水池,载着孩子们撒的纸星星漂向“未来码头”。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08.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18.jpg

漆扇上的彩虹

漆扇课堂仿佛变成了色彩实验室。在课上,志愿者老师向孩子们讲了大漆几千年的历史,以及如何获取的过程。动手制作时,有个男孩故意把扇面浸在混色区,晕染出的紫红色让所有同学都惊叹:“像极了花果山的晚霞!”当三十把漆扇在电风扇下旋转,光影在墙上投出流动的色块,教室像是在跳彩虹舞!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2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02.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747.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741.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752.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39.jpg

剪纸生万象

剪纸课上剪刀声像欢快的鼓点。孩子们对折红纸剪出锯齿边,展开后竟变成相连的牵手小人。有个孩子坏了窗花,志愿者老师把碎片拼成蝴蝶:“看,失误也能创造美。”当所有作品贴在画框里,夕阳透过镂空图案在地板上画出一幅流动的非遗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59.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54.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49.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33.jpg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44.jpg

【告别有晴天】

下午的告别会上,志愿者老师刚开口“记得第一节课…”,底下就传来吸鼻子的声音。当竹编小船、漆扇和剪纸作品被装进书包变成回忆,平时调皮的孩子突然扑进志愿者老师怀里:“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走?”最后的合影环节,孩子们在镜头前高高举起自己的结业证书,那一张张闪着光的证书,仿佛要把这个夏天的故事吹向更远的远方。

微信图片_20250805221828.jpg

这一周,消防车的鸣笛与剪纸的沙沙声共鸣,天山舞步踏过革命纪念馆的时光长廊。从幸福信箱里飞出的彩色心事,到非遗课堂上诞生的不完美杰作,孩子们在泪水与欢笑中懂得:有些告别,是为了让记忆长成更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