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戎’行山海‘救’在身边”博爱青春项目志愿者团队走进连云港猴嘴街道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一支由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凭借挺拔的身姿与专业的装备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携带着模拟人教具、AED训练机等专业设备,为周边居民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应急救护知识科普盛宴。
活动现场,身着统一志愿服的队员们各司其职、协作有序。他们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救援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阐述应急救护在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作用,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往往能在生死关头创造生命奇迹。
教学过程中,退役士兵梁又中以模拟人为教具,采用“讲解+演示”的方式,对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急救技能进行分步拆解。“双手十指交叉相扣,掌根紧贴胸骨下段,垂直用力按压,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志愿者们一边规范演示,一边反复强调操作要点。在三角巾包扎教学环节,梁又中拿出雪白的三角巾,现场模拟手臂骨折、头部受伤等场景:“当遇到开放性伤口时,先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指宽,盖住伤口,顶角绕过受伤部位后方垂在下方。”说罢,梁又中举起模拟伤员的手臂,将三角巾的两底角在手臂另一侧打结固定,“然后再把顶角拉上来,塞进侧边的结里,这样就能稳固包扎,避免伤口感染和二次损伤。”为确保每位居民都能清晰掌握动作要领,大家还邀请居民上台,手把手指导调整三角巾松紧度,确保包扎既牢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
在AED训练机实操教学环节,大家采取“一对一”指导模式,鼓励居民上手实践。从电极片的精准粘贴位置,到跟随机器语音提示完成除颤操作,梁又中全程耐心指导。55岁的李大爷体验后激动地说:“以前看见AED设备都不敢碰,今天跟着这些孩子们学习,自己动手操作了一遍,心里总算有底了。以后要是遇到突发情况,也能试着帮上忙!”
活动接近尾声时,有一名小朋友特别引人注目。这位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专注投入,不仅认真聆听讲解,还勇敢地举手尝试操作,用稚嫩的小手模仿着包扎、按压的动作。为了鼓励他对急救知识的热情,退役士兵孙锐赠送了一个便携式急救包给孩子,里面整齐摆放着纱布等常用物品。拿到急救包的小朋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纷纷表示会把学到的知识告诉身边的好朋友。
据悉,这支由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将在“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期间,持续走进社区、校园等场所,通过理论宣讲、实操演练、情景模拟等多元化形式,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守护生命安全的使命担当。